喷塑加工的原理
喷塑加工(又称粉末涂装)是通过 “静电吸附 - 高温固化” 将粉末涂料附着于工件表面,形成均匀、磨涂层的工艺,核心解决传统喷漆易流挂性差的问题,广泛应用于五金、家电、汽车配件等领域,原理围绕 “粉末带电 - 吸附成膜 - 固化定型” 三步展开,具体如下:
一、粉末带电:利用静电实现定向吸附
喷塑的核心是让粉末涂料带静电,通过静电引力附着在工件表面。该环节依赖静电喷塑枪与工件的电荷差:
喷塑枪内置高压静电发生器(通常输出 60-100kV 高压),当粉末涂料(树脂、颜料、助剂混合制成的固体粉末)从枪头喷出时,会被高压电场电离,带上负电荷;
待加工工件通过挂具悬挂,与接地装置相连,处于零电位(或微弱正电位),形成 “负电粉末 - 正电工件” 的电场环境;
带负电的粉末颗粒在电场力作用下,定向飞向工件表面,均匀吸附在工件的各个部位(包括边角、凹槽),即使工件翻转,粉末也不易脱落 —— 这一步实现了 “无死角附着”,解决了液体涂料在复杂工件上易流挂、漏涂的问题。
二、吸附成膜:控制厚度与均匀性
粉末吸附阶段需通过参数调控保证涂层基础形态:
粉末喷出量(通过喷塑枪的供粉器调节)与喷涂距离(通常 15-30cm)需匹配:喷出量过大易导致局部粉末堆积,过小则涂层过薄;距离过近易产生 “击穿放电”(粉末被高压击穿,失去吸附力),过远则电场力减弱,粉末吸附不牢;
工件表面需提前处理(除油、除锈、磷化):油污、锈迹会破坏工件表面的导电性,导致粉末无法均匀吸附,磷化处理可在工件表面形成致密薄膜,增强导电性与后续涂层的附着力;
吸附后的工件表面会形成一层 “疏松的粉末涂层”(厚度通常 50-150μm,根据需求调整),此时涂层未固化,需小心运至固化炉,避免粉末脱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