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喷涂加工的前处理工艺
常州喷涂加工的前处理工艺中,哪些细节会影响终的涂层质?
在常州喷涂加工的前处理工艺中,多个细节直接影响涂层的附着力、均匀性及耐腐蚀性,稍有疏漏便可能导致涂层起泡、脱落、针孔等缺陷,具体关键细节如下:
除油底性
若基材表面残留油污(如冲压油、手印油脂),会形成隔离层,导致涂层无法紧密附着。关键细节包括:
清洗剂浓度:碱性清洗剂浓度不足(通常需 5%-10%)会降低污能力,过高则可能腐蚀基材。
清洗时间与温度:低温或短时间清洗难以溶解顽固油污,需根据油污类型控制水温(40-60℃)和浸泡 / 喷淋时间(3-10 分钟)。
清洗后漂洗:若未用纯水二次漂洗,残留的清洗剂会在干燥后形成结晶,破坏涂层连续性。
除锈 / 氧化处理的精度
金属基材的锈蚀或氧化层会影响涂层结合力,处理不当易引发后期锈蚀扩散:
喷砂粒度与压力:喷砂处理时,砂粒(如石英砂、钢丸)粒度不均或压力不稳(通常 0.4-0.6MPa),会导致表面粗糙度差异过大,出现 “漏喷” 或 “厚边”。
酸洗时间:酸洗过度会腐蚀基材表面,形成疏松层;不足则除锈不底,残留锈迹会在涂层下继续氧化。
氧化膜质量:铝型材阳极氧化时,氧化膜厚度(通常 5-20μm)不足或孔隙率不均,会降低涂层锚定效果。
磷化 / 钝化的参数控制
这一步是金属基材耐腐蚀性的核心保障,细节偏差影响大:
磷化液浓度与 pH 值:锌系磷化液需控制游离酸、总酸比例,pH 值偏离(通常 2-3)会导致磷化膜过薄(<1μm)或结晶粗大,失去防护作用。
处理温度与时间:低温(<30℃)或短时间(<5 分钟)会导致磷化膜不完整;高温(>60℃)则可能使膜层疏松。
钝化剂残留:钝化后若未充分漂洗,残留药剂会与涂料反应,产生气泡或变色。
干燥环节的稳定性
基材表面残留水分是涂层针孔、气泡的主要诱因,需注意:
烘干温度与风速:温度过低(<60℃)或风速不足,会导致水分蒸发缓慢,形成 “水印”;局部过热则可能使基材变形(如塑料件)。
干燥时间:未全干燥的工件进入喷涂环节,水分受热蒸发会冲破涂层,形成针孔。
前处理后的防护
清洗干燥后的工件若暴露在空气中过久(超过 30 分钟),会吸附灰尘或重新氧化,尤其在湿度 > 60% 的环境中,需立即进入喷涂工序,或通过临时钝化液保护表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