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涂装加工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

一、涂层附着力不足(起泡、脱落)
常见原因:
前期处理不底,基材表面残留油污、氧化层(如金属锈迹未除净);
塑料件未做活化处理(如 PP 件未经过火焰处理,表面张力<38mN/m);
底漆与基材不匹配(如金属件误用塑料底漆)。
解决方法:
加强表面清洁:采用超声波清洗 + 高温除油(金属件 60-80℃),确保油污残留量<5mg/m²;
强化活化处理:PP 件火焰处理时间延长至 2-3 秒,或等离子处理功率提升至 500W 以上;
准匹配底漆:金属件选用环氧底漆,塑料件使用含氯化聚烯烃的用底漆。
 
二、涂层表面出现针孔 / 缩孔
常见原因:
漆料中混入杂质(如油污、水分),或稀释剂挥发速度过快;
喷涂环境湿度超标(>65%),湿膜中水分无法及时蒸发;
基材表面存在微小凹坑(如木材未做填孔处理)。
解决方法:
漆料过滤:使用 100-200 目滤网过滤涂料,稀释剂添加量控制在 5%-10%(避免过度稀释);
环境调控:开启湿机将湿度降至 50%-60%,溶剂型涂料可添加 0.5%-1% 流平剂;
基材预处理:木材用腻子填补毛孔,金属件喷砂后检查表面平整度(Ra 值≤50μm)。
 
三、涂层流挂 / 橘皮
常见原因:
喷涂厚度过厚(单次>50μm),或喷枪距离过近(<20cm);
漆料粘度偏低(如溶剂型涂料粘度<15s,涂 - 4 杯测试);
固化升温过快,湿膜未充分流平。
解决方法:
控制喷涂参数:喷枪距离保持 30-50cm,采用 “薄喷多遍”(每次膜厚 15-20μm);
调整漆料粘度:添加增稠剂将粘度提升至 18-25s(涂 - 4 杯,25℃);
优化固化曲线:溶剂型涂料先在 25℃流平 10 分钟,再逐步升温(每 5 分钟升 10℃)。
 
四、涂层耐候性差(褪色、粉化)
常见原因:
面漆耐候等级不足(如户外件误用室内用涂料);
固化不底,交联密度低(如粉末涂料固化温度低于 180℃);
清漆层厚度不足(<20μm),无法阻隔紫外线。
解决方法:
选用耐候涂料:户外件采用含氟树脂或丙烯酸聚氨酯面漆,确保 QUV 老化测试 500 小时色差 ΔE≤2;
强化固化:粉末涂料固化时间延长至 20 分钟,检测交联密度≥90%;
增加清漆厚度:汽车外饰清漆膜厚提升至 40-50μm,并添加紫外线吸收剂(浓度 2%-3%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