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静电喷涂流程与工艺参数控制

1. 静电场建立与涂料带电
喷枪通过高压静电发生器(输出电压 60-100kV,电流 5-30μA)产生负高压,使喷嘴处的涂料(粉末或雾滴)带上负电荷。工件接地形成正极,与喷枪之间形成静电场,带电涂料在电场力作用下向工件运动并吸附(“异性相吸” 原理)。
 
2. 涂料雾化与喷射
粉末喷涂:通过供粉器将粉末涂料输送至喷枪,压缩空气将粉末雾化成细小颗粒(粒径 20-80μm),经喷嘴喷出后在静电场作用下定向吸附。液态静电喷涂:涂料经喷枪喷嘴时,被高压静电击穿雾化成带电雾滴(直径 10-50μm),雾滴在电场力与空气动力共同作用下附着于工件。
 
3. 关键参数调控
喷枪与工件距离:通常控制在 20-30cm。过近会导致局部电场过强,涂料堆积(形成 “桔皮” 或流挂);过远则电场力减弱,涂料吸附率下降(粉末回收率可能低于 60%)。

喷涂速度与路径:喷枪需沿工件表面匀速移动(速度 30-50cm/s),采用 “横纵交叉” 或 “螺旋式” 路径,确保无漏喷。复杂工件(如深腔、拐角)需调整喷枪角度(30°-45°),或增加辅助喷枪 / 电极,解 “法拉第笼效应”(凹陷处电场弱导致的涂料吸附不足)。

涂层厚度控制:通过调整供粉量 / 供漆量(如粉末输出量 50-200g/min)、喷涂次数实现。单次喷涂厚度:粉末涂料通常 40-80μm,液态涂料 20-50μm,需根据工件要求分 1-3 次喷涂(多次喷涂需待前层表干后进行,避免流挂)。